文 | 哎呀妈 · 主播 | 赏新晴
来源 | 男孩派(ID:boy666dj)
图片
不知道是第几次,被儿子气哭了。
本来答应得好好的,吃完饭先写作业,再玩新买的乐高。
可他前脚刚离开饭桌,后脚就反悔,说什么肚子太饱不宜用脑,得放松一下消化消化。
结果一玩两个小时过去了,乐高没拼完,澡也没洗,就连作业一个字都没动到。
知道他青春期不适合再催促他逼他,便耐着性子提醒他“先写吧不然今晚又很晚睡了”。
他非但不领情,还怪我唠叨啰嗦,总扫他兴。
那种毫不把我放在眼里,满是嫌弃的语气,不知怎么地,一下点着了我心里头压抑已久的火。
很快,整个事件就以我发火,他顶嘴,“嘭”一声关门告终。
我绝不是一个爱哭的人,为了更好和青春期儿子相处,也看过不少书,听过不少专家讲座。
但现实却是,儿子总有办法挑战我的极限,戳中我的痛点,让我看上去既狼狈又可怜。
差点要把所有过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的我,想起最近看过的《人世间》,不禁感叹:
中国式父母,终究都活成了儿女的手下败将。
图片
每个成长中的孩子
和父母必有一战
《人世间》周家有个不让人省心的女儿周蓉。
为爱人不辞而别,不顾及父母的担心和焦急,一门心思追求她的诗和远方。
图片
爸爸特地赶在年前,远赴千里去看她,想知道她过得怎么样。
她却只顾着爱人的好,宁愿和家人断绝关系。
她的一句“你就当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,没爹没妈,没哥没弟”。
字字诛心,狠狠扇在一生要强的爸爸脸上。
图片
从小到大,她是父母心里的宝,漂亮、聪明又懂事。
怎么竟“糊涂”到为了一个比自己大那么多的男人,抛弃父母兄弟,没有半点感恩之心?
眼看好端端的乖乖女大变样,哪位父母不捶胸顿足,大骂指责她是“白眼狼”?
周家糟心的事,远不止这一件。
小儿子,看上去最憨厚老实的周秉昆,放着家人都满意的邻居小妹不要。
偏偏喜欢上一个带孩子的单身女人,家里还有个盲人弟弟。
一听,爸爸气不打一处来,脸色大变,一脚把他踹倒,骂他“混蛋”,要他死了这条心。
图片
别人眼里的周家,母亲贤惠持家,父亲能干有担当。
大哥从政风光无限,二姐知书达礼有理想,三弟为人正直勤勤恳恳。
但捅破生活那张薄薄的窗户纸,每一位父母的烦恼困扰都一样:
明知道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,尽可能理解他、尊重他,让他按着自己的方式来。
可事情一发生,问题一暴露,真的很难做到。
愤怒、恐惧、焦虑、失望、失控……接踵而至,该来的冲突一个也不会少。
就像我,不管事后多懊悔,多自责,会在敲儿子房门前暗示自己心平气和别动怒。
但儿子的叛逆、任性和不解,总有办法引爆我的情绪。
父母和孩子之间,战争一触即发。
图片
输的那个,总是父母
因为孩子是父母的软肋
想起前几年,表姐身上发生的一段经历。
那时儿子刚上高一,突然迷上了打电竞。
每天偷偷攒午餐钱,溜去网吧和同学组队开黑(游戏用语)。
不仅逃掉周末课外的补习,还多次早退,不上学校的第二课堂。
在家也是假装看书瞒着父母,实则在翻阅网上打印下来的游戏攻略。
东窗事发,他没觉得愧疚。
反而扬言要休学,去上海的电竞俱乐部训练,争取早日成为职业电竞手。
表姐一家的情况我是知道的。
家庭普通, 姚明 点此进入三代单传,全指望儿子好好学习,早日考上名校实现人生逆袭。
一听儿子不读书要专业打游戏,表姐气到胃病复发。
一有余力就动员所有亲朋好友给儿子洗脑,劝儿子迷途知返。
想不到,这孩子脾气倔,认准的东西谁都改变不了。
为了让大家知道他来真的,寒假第二天,他就买车票去上海,连过年都不回来。
那年的春节,天天大晴天,暖和又喜庆。
表姐却天天以泪洗脸,不愿出来走亲戚,也拒绝别人到访。
直到后来,她主动跟儿子示好,希望儿子回来读书,不限制他玩,同意他放假上集训班。
以此为交换,儿子才肯回来。
表姐曾无奈又心酸地说:
“以为自己强势点,硬气点,怎么也能把儿子拽过来,让他听我的话。
结果,我这个亲妈只能先低头,服个软,不然真不让他和我来往,搞得鱼死网破啊!”
那时体会不到表姐的心情,等自己亲身经历过了,就知道谁都一样。
做父母,哪真狠得下心把孩子撵出去,逼孩子上梁山。
那些放不下的面子,拼命捍卫的地位和傲气,一关系到孩子,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有句话这么说:“和孩子竞争,父母永远是输家。”
孩子再差,始终是父母的至宝;
再不省心,也是父母心里唯一的牵挂。
图片
孩子越长越大
父母越来越胆怯、卑微
一次家长会上,班主任当众问了一位成绩一般的孩子的妈妈:
“这位家长,解决方案现在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,请您和爸爸务必在家多管管孩子。
他这成绩努力一下,还是可以上来不少的。”
想不到那个妈妈突然一阵哽咽,没控制住情绪,委屈说道:
“说了,但孩子不听,什么事情也不跟我讲,一问就要吵,我能怎么办啊?”
现场好几个妈妈议论开了,纷纷表示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管,叛逆的孩子真难办”。
今时不同往日,当妈十几年,愈发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克星。
在孩子面前,父母越活越卑微,说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。
《人世间》中,周父亦是如此。
得知女儿周蓉擅自为自己的婚姻做主,他气急败坏,想第一时间冲去贵州兴师问罪。
但出发前,还是费尽心思给女儿攒腊肉、胶鞋和肥皂。
图片
光六块肥皂,就存了快两年,平时不舍得用,专门收集别人用剩的肥皂块。
不管女儿多绝情,他也坚持自己还想要女儿。
图片
上一秒,还在气头上。
下一秒,放下所有的强硬,抱着女儿主动示弱,受不了女儿一顿哭。
图片
都说孩子是父母的软肋,是最致命的弱点。
以前孩子小,难免会执拗地要求他听话、懂事,什么事都按着父母的意见来。
然而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,坚持和立场后,开始和父母意见不一致。
他越是长大,父母就越是谨慎、不知所措。
唯一能做的只有:看孩子的脸色,越变越“懂事”。
重庆大学张小强教授,直言自己指导了超70名研究生,却依旧对初中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。
图片
不是没试过指导女儿,而是努力过,发现只会好心办坏事。
尝试无数方法,终于在诸多失败的经验里认清:
孩子大了,父母就没辙了。
如果硬碰硬,最后要么两败俱伤,要么孩子和父母老死不相往来。
有时候,孩子一意孤行,父母就成了“缴械认输”的那一方。
图片
父母所能做的
就是等孩子回家吃饭
看着孩子渐行渐远
作家程玮在散文作品《风中私语》中,分享了自己和儿子的成长故事。
按照德国当地的传统,孩子要在过了十八岁生日后独自出门旅行一次。
争取用最少的钱,走最多的地方,并且在外面尽可能待很长时间。
当儿子到了第一次单独出去旅行年龄时,她照做了。
虽然做到了不过问儿子的旅游线路,但临出门前,她还是忍不住叮嘱儿子:
真需要钱的话,就用卡取吧,不要太节约。
说完,她后悔极了。
一边是为儿子能够独立欢呼雀跃,可另一边,却始终心存担心和忐忑,怕儿子受苦受累。
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下,她还是坚持:爱孩子的最高境界,是等到孩子一成人,就把那份爱深深地藏起来。
“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,他要走向世界。
他会经受困苦,他会经受磨难,他还要养家糊口,那是他自己的生活。
如果你注定不能守护他一辈子,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放手。”
字字句句醍醐灌顶,让我看到了未来和儿子间的光景:
究竟何时起,那个总喜欢跑进厨房,跟我唠学校老师多有趣,同学多友善;
没事有事就爱喊“妈”,母亲节还会贴心买鲜花,写贺卡;
衣服破了就让我补,作业写不完就哭着要我跟老师请假的儿子,已经到了渐渐分离的阶段。
就算被他气到哭,满口埋怨他不体谅妈妈。
可天气一冷,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赶紧从衣柜里掏出厚衣服,把他的床单拿到太阳底下晒。
他的一个偶然的暖心举动,瞬间就能化解我心里所有的阴霾。
而这一切,真会越来越少。
再过几年,他上大学,远走高飞,等待他的,一定会是更广阔的天地,不仅仅是这个小家。
有人说,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都需要远离父母的世界,经营自己的世界。
或许到了那时候,父母能做的就是——
让自己慢一点变老,不给他添堵,好好照顾自己,在家做一口热饭,等他回家,等他离开。
从前那些期待、要求、不切实际的渴望,渐渐变成了“平安就好,在外好好照顾自己啊……有空常回家看看”。
图片
其实,和孩子之间,哪能分得了输赢,分个好歹。
父母终其一生,就是在年轻时,给孩子遮风挡雨;
年纪大了,就好好守望,托举孩子到更高的地方,让他看到更大的世界。
或许,用一颗珍视孩子的心,不断学习温柔,学会智慧养育他。
彼此一路相伴,走过漫长岁月,这才是我们和孩子间最大的福祉。
作者:哎呀妈。来源:男孩派(ID:boy666dj),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,这里都有;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,这里都懂;家有小男孩,欢迎关注男孩派。有书经授权发布,转载请联系作者。
Powered by 沈阳市工会事务与职工服务中心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